第九章 赴任途中遇“知己”

李运娥 / 著投票加入书签

00小说网 www.00xs.net,最快更新璀璨星李端棻最新章节!

    (一)

    等李端棻醒来,看到盐水瓶,和手上扎的针,着实把他吓了一跳,这是他第一次看见这样的东西,心想,完了完了!就是没被他们(指回民)打死,这回也要被这些洋玩意给折磨死,反正就是一死,我到要看他们的戏到底怎么的演,李端棻又看看那两随从,也同样上着盐水瓶。他本能地坐起来,看着满屋的瓶瓶罐罐,也叫不上名,此时就像刘姥姥进了“大观园”一样,自己本来是集诗词子集与一身的天之骄子,但面对这西方洋人的这些东西,就什么也不是了,说得更具体更贴切一点,自己就像是个“井底之蛙”,外面的世界大得很!但大……又怎么样?是了解还是视而不见?这些东西此时真的触动了和触痛了李端棻的神经,引起了他的极大兴趣和好奇心。他当时的兴趣如果说拿现在的东西来比喻的话,应该是比我们刚开始用手机,刚刚有手机的人拿着像砖头大的大哥大,对着大哥大讲话,别人看着就像是“疯子”在讲话,怎么想都想不明白,那里任何东西没有,连线都没有怎么能千里传音?此时的李端棻就处于这个临界点上,看什么都看不懂,看什么都稀奇,并且看什么都想弄懂它,这应该是年轻人的天性使然吧。

    那洋人上来了,看着盐水瓶,盐水瓶滴完了。他把针取了,并且用中国话问:“你们感觉好了点吗?”他们三个点头。

    李端棻像是明知故问地,又像要打开话匣子似的,问洋人:“你们来的人都会讲中国话?”

    那洋人回答:“会讲一点,我来中国有很多年了,你们中国民族太多,方言也多,我只会这一种方言。”

    李端棻指着那些瓶瓶罐罐又问:“你那些东西都是从哪里运来的?是从你们的国家带过来的吗?”那洋人耸了耸肩,很自豪地说:“当然,当然!你们中国比我们落后,你们没有地方能生产这些东西!”他又摇了摇头补充道:“太穷了!”

    一个随从说:“太穷了你们还跑来干什么?你的家乡好你不就待在那里得了,还跑那么远的跑来我们这里来干什么呢?”

    另一个接过话说:“是的嘛!你的家乡要真的那么好的话,你不就待在家乡享福得了!”

    洋人说:“你们说的话我听得懂!我是1860年来中国的,我是个军医。中国的中医对我有很大的吸引力,在我眼中那就是既神秘又神奇的东西,摸摸脉看看舌头就知道你的病,东扯西拉的扯几颗草草就又可把病医好,就像变魔术的一样,不可思义,太不可思议了!我天天想做的事情和想看到的事情就是看着喝中草药的病人一天天好起来。看着奇迹的发生,并且尽情地享受这一过程!”

    李端棻说:“请问先生,那您今天为什么不用中药给我们治病而用西医呢?”

    那洋人说:“不不不,中医有中医的缺陷,中医来得慢,你们的体内已经有血块了,如果不快速地消炎将血块化掉,你们就有生命的危险。所以这又是中医所达不到的水平,所以我在想,我要走一条‘中西医结合’的道路。我发现,西医只能治标,中医则可治本,中西结合可达到‘标本兼治’的目的”。

    李端棻出于礼貌地对那洋人拱了拱手,表示认同和友好。

    那洋人意犹未尽,继续说道:“你们中国最好的中药是苗药,最好最神奇的中医是苗医,而中国的苗族人百分之八十是在贵州和云南,所以我就来到了云南和贵州的交界处‘石门坎’,接着又忍不住的哈哈大笑了。

    别人不能理解他是在笑什么?但他还就是那么得意和兴奋地笑了。李端棻当时也不觉得有什么可笑的,对于中医,中国人太司空见惯,熟视无睹了,只是对他的“中西医结合”的这一论述,稍稍的在心中激起一点波澜。没太在意,不久就在心中给平息了。但“中西医结合”的这一论述,在他今后的人生中埋下了“伏笔”。被他借用到办教学上面了,这是后话。

    那洋人又一指着他的那些器皿用具说:“像这些东西,我可以肯定的说,你们是第一次见到,但在我们日不落帝国。满大街都是!”

    “吹牛!”一个随从脱口而出。李端棻一吼:“行了!他对我们并没有什么恶意,我们不能对他出言不逊!他是听得懂中文的!”

    洋人走过去,拿来了一只短枪,在他们面前晃悠说:“这个东西在你们中国,我敢保证,一个人手里都没有,但在我们大不列颠,人人都有!”

    李端棻问:“这是什么?有什么作用?”(注:李端棻他们可能会见到过长枪,但不一定有机会见到过短枪)。

    洋人没有回答,走到阳台上,朝后院正在吃食的鸡开了两枪,鸡倒在地上扑腾,但枪声把他们吓了一跳,洋人转过身来对他们说:“这个叫火枪,是用来防身用的,你们中国的武士,学一辈子功夫,还不如这一支枪的威力大。”他接着又开了两枪,又应声倒下一只鸡,其他的鸡吓得满院的扑腾。

    这时他们不说话了,但洋人来兴趣了,说:“我没吹牛!你们国家的武士,练了一辈子的功夫,未必能达到弹无虚发的效果,而我们英国只需要花几十块钱,买个短枪就解决了,这就是我们和你们的区别!”这时他们找不到驳斥的话语了,洋人走进屋,他们也立马跟进屋,李端棻沉默不语,眼睛盯在了各种工具、仪器上,他的思绪也在那些物品中起伏……

    (二)

    过了几天,他们的伤医好了,但李端棻没有提出立马启程,他交足了银两准备多住几日,随从提醒他,赴任的官员不能迟到,若迟到了后果会很严重的。但李端棻还是坚持留下来了。

    那天,那洋人对李端棻的官服感兴趣,想拍照,先给他们三人照了张照片,然后又要李端棻脱下官服,让他穿上再照一张,李端棻一一照办了,不一会那洋人拿来了照片,给他们看,照片中的人真的就是他们自己,那官服铁证如山假不了的,他(指的是洋人)是怎么把这人弄上去的呢?看上去他也没什么魔法呀!这一次他彻底被征服了!相信在物体之外还有一种很神秘很神奇的东西,我们没有掌握,而洋人们已经掌握了,他本来有意愿想跟洋人问清楚他屋里的那些东西,但到现在为止,他不仅仅是想问清楚,而是想学了,想拜这洋人为师了。晚上,他们吃过饭,李端棻把洋人请到屋里,把洋人按到椅子上坐下,他毕恭毕敬地行了“拜师礼”。中国人的拜师礼是要下跪的,当李端棻跪下的时候,那洋人慌了,忙站起来,谦恭地不让跪。当他弄明白了李端棻的意图时,很高兴地接受了他的请求并高兴地说:“我们几个国家联合起来,贵国的子民对我们很有抵触,这种心理,也很正常,但现在有官员想带头学习我们的先进技术,是好事!”他又说:“我会全力以赴地教的”他介绍了他的名字叫“查理丝”。

    第二天,查理丝就开始给他讲艺术,天文,地理,医术,光学,化工,机器,武备,驾驶,测绘,语音,文学,邮电等等,只要是当时西方涉及到的专业学科,只要是他查理丝知道的,他都毫不保留地讲给他听了,以至于后来的李端棻最著名的政绩《请推广学校折》里面的所有需要开办的学业专科,应该说均来自于此。这些新的专业学科和专业名词,李端棻绝不是在朝廷的哪位先生大人那里学到听到的,因为那些大人们也不一定懂!也可能没有听说过,他们心里只有八股文和“知、乎、者、也!”

    当李端棻离开“石门坎”这座大楼的时候,就像换了一个人似的,走路都轻快多了,有底气了,知识就是力量,他虽说是从查理丝那里只了解到了一些皮毛,但确实让他了解到了外面的世界很大很美好,让他彻底的懂了“天,真的不只是井口那么大!”